跳至主要内容

「企业人才为先」香港 2030+:优化东部知识及科技走廊的未来蓝图可期

「企业人才为先」香港 2030+:优化东部知识及科技走廊的未来蓝图可期
大舜基金主席及首席研究何锺泰及共同研究员郭嘉明

在全球创新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香港必须迅速适应和变革,以巩固其作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地位。发展创科产业须「软硬兼施」。除了如《2030+》土地规划构想中提出的「东部知识及科技走廊」等「硬件」外,吸引并留住「软件」——创科人才方面的政策配套也不可或缺。为持续深化特区政府的创科及人才政策,笔者及其研究团队在特首政策组的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的支持下,特别在「资助计划」要求配合国家长远规划如《十四五规划纲要》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考虑下,开展了一项聚焦「东部知识及科技走廊」的研究项目。是次研究透过由制造业、商界及学术界代表组成的焦点小组访谈、问卷调查及政策文本分析,重点探讨如何提升「东部知识及科技走廊」的宜业及宜居性以吸引和留住创新科技人才。

提升宜业性:推动创新科技产品的本地应用

是次研究结果显示,香港要做到吸引并留住人才,需要产业规划政策相辅相成、透过强化对本地创新科技产品的支持及扩大其应用场景可有望达到吸引并留住人才的效果。

事实上,「东部知识及科技走廊」具备成为本地创科产品前沿实验地区的优良土壤。特区政府于2022年制定及发布《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蓝图》),勾划出香港在未来5至10年的宏观创科产业发展目标,当中包括「东部知识及科技走廊」的构想和相关资源。政府亦已推行「公营机构试用计划」,在政府部门及公营机构试用本地研发的产品或服务,亦有透过「创新及科技基金」资助企业为其在香港进行的研发项目制作原型或样板。

未来,为优化上述措施并发挥「东部知识及科技走廊」的潜能,特区政府可透过支持香港创科教育中心(Hong Kong InnoX Academy)与香港科技园、香港深圳创新科技园等大型创新园区联动,推动地区创新政策,以当区的社会需求为应用场景,让青年学生把工业创新科研成果产业化。若相关商品产出也能以地区企业来作展示平台,便可提升「东部知识及科技走廊」的宜业性,以实例向创科人才展示香港的发展空间与潜力,吸引他们留港。

提升宜居性:创科人才落地后的支援政策

我们研究亦突显了提升宜居性对于吸引及留住人才的重要性。就落实吸引创科人才,特区政府已在《蓝图》制定了到2030年将创新科技从业人员增加到至少100,000人的目标。为迈向此目标,政府有推出或优化一系列引进人才政策,重点包括2022年推出的「高端人才通行证」,并于同年优化专为协助在港创科公司招聘外来人才的「科技人才入境计划」。

自「科技人才入境计划」于2022年12月撤销聘用本地僱员的要求、延长配额有效期至两年及扩展至14个新兴科技范畴后,该计划截至2024年6月已有214名申请,186名获批,较2022年全年64名申请,60名获批数目大幅增长,成效可见一斑。

就提升宜居性,政府现时已就提供更优惠住宿(如在北部都会区预留发展创新斗室的土地)设定了量化目标,并稳步向实现该目标作出规划。此外,政府已于2022年设立「人才服务窗口」,向外来人才提供包含有关在港发展机遇与生活信息的一站式信息平台。为进一步优化人才落地后的支援措施,政府可把专才及其家庭相关的问题,如生活定居规划、家庭育儿、学校选址等综合于一整套服务下,有针对性地支援专才需要并安顿落地,将可提升本港的宜居性。

「东部知识及科技走廊」的发展是推动香港迈向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重要一步,但其成功取决于多方面因素的协调与推进。持续优化创科人才落地后的支援政策以提升「东部知识及科技走廊」的宜业及宜居性尤其重要,助力吸引和留住创新科技人才,推动香港创新科技产业的长远发展。



请下载 Acrobat ReaderAsian Font Packs 查看文件。